WFU

2017年7月15日 星期六

疼痛科學治療 《個案心得分享》





【個案治療心得分享-胡先生】


症狀主訴:經核磁共振檢查出「第三度椎間盤突出」,30年腰痛的困擾、腳麻,有時會有無力感甚至軟腿現象。


嘗試各種治療皆無顯著效果卻又害怕開刀


我是個50多歲的男人,腰背疼痛糾纏了我30幾年了,民國81年在新光醫院拍了電腦斷層掃描,經過馬偕、長庚及新光的醫師判定只有開刀ㄧ途,但是當時的月亮歌后事件,讓我不敢嘗試,北部的名師、權威、推拿、國術館、針灸、穴道埋線⋯⋯五花八門的治療方式,經由本人親自的經驗均無法有效解決這惱人的問題!


原來疼痛是這麼一回事


在接觸勁緻的邱治療師之後,對於疼痛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以前總認為是患處發炎造成疼痛,現在《了解疼痛科學後才知道疼痛原來並非如此簡單》,也說明了為何一直治療卻沒有改善。之前為了保護曾經受傷的患部,過度的反應周邊的肌肉去防護,也因緊繃感及疼痛感使得自己更不敢也不願意去使用腰部,惡性循環下疼痛不減反增,永無寧日!


得到比治療疼痛更多的幫助


疼痛科學治療 《個案心得分享》





【個案治療心得分享-魏小姐】


症狀主訴:脊椎因之前受傷打了固定器10年以上,無拆除固定器。

常覺得左下背及腰痛。


不一樣解釋的物理治療


起初是在開始學國標舞約五個月時,做某些動作時會使原本左下背及腰的疼痛感加劇,且是在做某些特定姿勢會更疼痛,斷斷續續一直困擾著我。在還沒來勁緻物理治療前,我有去看過其他醫生,醫生說韌帶發炎,當時也做了熱敷、超音波、電療及貼貼布,但情況並沒有太大變化。後來到勁緻物理治療所,第一次治療完的當下,疼痛感就有立即的改善,覺得很神奇!當下也學習了有關疼痛科學的概念,回去後我也依照院長的建議在現階段先暫時避免去刺激過頭,且只要有時間就做院長教的活動。


找到了一條邁向自由的路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來到疼痛科學大本營的交流學習心得(上)




第一次的英文演講


已經有幾個月沒有寫文章,而這段時間都在準備前往南澳大學演講的報告及偷練英文。自從一頭栽入疼痛科學領域就嚮往著到南澳大學拜會殿堂級大師 Lorimer Moseley,今年終於約到在他們辦疼痛科學巡迴演講前來學習及交流,因為目前將疼痛科學結合物理治療於臨床上的運用在全世界仍是少數,當然他們也很想聽聽我在台灣是如何結合並運用在臨床上,也成就了這次的遠行。


從更高的角度


這次首要學習到的就是如何幫助病患了解疼痛這個複雜的東西,以及幫助患者對自己的身體更有信心,進而獲得獨立、自由。原來治療患者,不管是在運動訓練或物理因子治療或徒手治療,我們所講的任何一個「字」都可能會讓患者持續飽受慢性疼痛的困擾。也懂了一個關鍵的邏輯「如果我們學那麼多的技術就可以治療好患者,那為何慢性疼痛患者比例卻還是居高不下?」慢性疼痛佔全世界總人口20~30%,其中肌肉骨骼系統又佔了80%,也就是說肌肉骨骼系統的慢性疼痛佔了全世界總人口數16~24%。所以我們真的有解決大多數患者的困擾嗎?是不是應該再把自己縮更小一點、用更多面相的角度來看這個慢性疼痛的世界。


學習了解問題及全方位視野


看了上一段,是不是有可能覺得我在說「治療是無效」的感覺?其實我想說的正好相反,而是很多治療都是有效的,即使證據力相當低的治療都可以幫助到患者,但患者需要的不是只有醫療人員的治療,需要的是更自在、獨立的生活。以物理治療為例,有多少病患倚賴在治療上?一年治療超過100次的大有人在,別提更多的,但我想我們可以做得更多、更好。以前總是在追求解決問題的工具,現在才知道原來要解決問題必須先了解問題,而這個問題就是《痛到底是什麼?》,也許很難完全了解,但不就如廖文炫老師說的:「物理治療是抵抗地心引力的完成」,我們只能追求更靠近一點、更了解一點,並帶領患者一起用更多面相的角度來面對慢性疼痛。


物理治療師 邱炫瑋


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物理治療師看拇趾外翻




什麼是拇趾外翻?


拇趾外翻是許多人心中的痛,不僅影響外觀也會造成走路或站立時疼痛。拇趾外翻是大腳趾趾蹠關節半脫位,拇趾往第二腳趾靠 〈 趾蹠關節超過 20 度偏移 〉,嚴重的還會看到第二趾疊在拇趾上,而女性發生機率約是男性的3.7倍。

為什麼會有拇趾外翻?


造成拇趾外翻的因素相當多,例如:

1.外傷導致腳部骨骼韌帶變脆。

2.第二腳趾截肢

3.類風濕性關節炎

4.韌帶過於鬆弛(此問題發生95%為女性)

5.扁平足

6.過緊的鞋頭及"高雅"的鞋子

7.家族遺傳

「很多人把拇趾外翻的矛頭指向高跟鞋,由上述可見,即使不穿高跟鞋也可能會有拇趾外翻。」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如何治療長期肩頸酸痛 下篇《不良坐姿的迷思》





坐姿不良引發肩頸疼痛相關迷思的破解


上一篇提到肩頸酸痛自我治療的概念分享為 Dr. Vincent L. Perri 的 conjugate Gaze Adjustive Tech. 及 John Iams 的 PRRT,今天最終篇就用現今物理治療與運動科學界相當知名的 Peter O’Sullivan 及 Karen Richards 兩位物理治療師近期發表的論文,是有關於「坐姿」與【引發肩頸疼痛相關迷思的破解】。其實在如何治療長期肩頸酸痛 上篇已經有稍微提到這個概念,這篇就直接幫大家把兩位學者發表的內容濃縮翻譯。

廣播全文
http://www.abc.net.au/radionational/programs/rnafternoons/bad-posture-not-bad-for-your-back:-slouch-on/8116852

文獻全文: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7174256


坐姿與肩頸酸痛的相關性非常低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長照人員訓練的隱憂 《下》





曾經也是很「菜」的我


我也曾經是很「菜」的物理治療師,那時的我,喜歡用恐嚇的方式來表達:「阿公!你要是不在家多練習走路,你這樣身體會越來越差,最後只能躺在床上喔。」想起那時候的話,真的只能說,我還太嫩。


揮別口號上的「以病人為中心」


就以我自己的專業來說,物理治療師在心理學上的學習,只有普通心理學,其實根本完全不夠,不是要用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師的方法,而是我們該怎麼做好「應對進退」。身為治療師,接觸患者時間相當的長,從了解狀況到評估,接著治療,最後還加上回家後的相關衛教。無一刻不需要心理學的介入。而仔細看看我們的對話,很多時候只是口號上的「以病人為中心」,事實上都是「以專業為中心」。以病人為中心不是百依百順,而是「如何引導病人欣然接受我們的幫助」。很多時候病人聽指示,只是因為我們穿白袍,前幾年在輔具中心到宅服務個案,就發現了大多數案家情形皆為:「醫院一個樣,家裡一個樣。」 〈在此不討論植物人等,無法進行溝通的個案。〉 所以重點在【如何利用溝通使患者產生自己內在的想法,進而願意改變自己的現狀】。


真實案例分享


2016年12月13日 星期二

長照人員訓練的隱憂 《上》




心理學教育的重要性


前幾天已經把兩位可愛的老夫妻在診所治療影片丟上 Youtube ,想描述的不僅僅是保持健康,面對銀髮生活,背後還有一個重要的議題,也是這篇的重點:『照顧者的「心理學教育」普遍不足』。


該學會用「心」參與


我自己本身參與多場照服人員的演說,雖然並非講述關於心理學上的議題,但因為講課風格多為與參與者互動,在詢問時,聽到的回答,普遍對於患者狀況的認知都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舉個例子:「一位年長者,因為跌倒造常股骨斷裂,術後的生活起居需要協助,且行走時必須使用助行器」。接著問大家:「請問,接下來我們除了協助他的生活起居,還有哪些積極作為?」每每聽到的回答總是:「鼓勵個案多走路,練習下肢力量」。這時也會聽到有些較有經驗的說:「但有時,他們不知道為什麼不願意走路,覺得拿助行器很丟臉。」甚至在醫院也聽過家屬說:「他都不走路啊!講也講不聽,固執的脾氣,我看是改不了了。」我想以上說的這些,有些人肯定有經驗吧?個案真的是如此嗎?